丁氏点穴推拿,源于150年前,即清咸丰年间宫庭太医李鉴臣 的"一指禅推拿法",李氏传授门人丁永春。丁氏生平勤学苦练,颇得李氏真传,发展为一指禅推拿学派,在江浙二省颇负盛名,有传人丁树山等二十余人,分布于大江南北。笔者乃丁氏第五代传人,自幼修习本门功夫"少林内功一指禅",还兼容并收,于1962年拜道家龙门派第十九代弟子代自海,严裕达(他们都是名震 海内外的武林泰门少林寺海灯法师的师弟)为师,学习武术及武医推拿术;80年代又学习南宁道教武当派黄亮余老师的内功点穴术,后又学习"京东一针"韩振声老中医的针刺法,台湾苟亚博教授的整脊正骨法;93年又参加四川省自修大学中医专业学习,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******进修班学习。 95年通过国际医学气功科学研究院考核评审,取得主治气功医师资格。近年来,一指禅推拿在国内已广为流传,为了使手法治疗这一中医学宝库中的明珠绽放出璀 灿的光芒,笔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,将平生所学有机地结合起来,在一指禅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点穴手法和整脊正骨手法。气沉丹田内气运聚于双掌,使医者保持在气功态下操作,可使医者精力充沛,内力由丹田发出历久不衰;患者全身放松,意念集中于病灶,排除杂念,基本上处于气功态下接 受治疗。人们将笔者的这一疗法称之为"气功点穴推拿",后来,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,便将"气功"二字换成了"丁氏",即为现在的"丁氏点穴推拿疗法"。近年来,笔者一直坚持应用于临床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
丁氏点穴推拿疗法,是建立在内功基础上的中医传统医术,习者必须重视功法锻炼《少林内功一指禅》,内外兼修的《武当铁布衫》内功是入门必修功法。习者通过在铁沙袋上苦练指力,掌力的基本功,全身排打的内壮功(要求达到汽车从身上压过而毫发无伤),以求得强壮的体魄,强劲的指力、掌力(单掌可开碑裂石)与熟练的手法等基本技能;还必须一面学习阴阳五行,脏腑经络和卫气营血等中医基本理论,四诊八网辩证手段,审病求因,辩证论治。一面刻苦练习各种手法,施术的拇、食、中三指必须****** 练习,以使手法达到"持久、柔和、均匀、有力、深透";临床操作必须点穴******,对任何穴位都能力透;采用点、压、按、揉、推、拿、搓、扳、滚、捻、抹、 抖、摇、振颤等十余种手法,以夹脊穴或脊柱两侧俞穴为******。强调手法以柔和为贵,柔中寓刚,刚柔相济,操作动作连贯细腻,雅而不俗。遵循"点穴道,走经 络"的操作原则,以通调脏腑气血,扶正祛邪。从整体调理入手,辩证施治,辨病施法。指法所施,适合于头面、颈背、胸肋脘腹、腰臀、四肢等全身各部位。适应 于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,骨科等多种疾病。
在医药医技高度发达的今天,由于医药、医疗费用的昂贵,许多患者难于承受,还有相当一部份患者对刺激性强的治疗方法(如外科手术、注射、针灸等),心存恐惧,相对而言,丁氏点穴推拿疗法排除了上述因素,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,实施治疗时以指代针,在患者相关经穴上实施点压、揉拨,既不破皮又能迅速解除痛苦,既不会使患者産生副作用 又经济实惠,使患者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;由于无需使用针具,所以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国家节约了资源,降低消费压力,对患者恰到好处,值得提倡。
下面笔者***一些典型病例采用丁氏点穴推拿疗法,作一简介。
一、脊柱病、障碍性疾病、经脉疾病
1 、取穴:以脊柱两侧夹脊穴及足阳膀胱经俞穴为主,任、督、四肢、头部部份主穴为辅。
2 、穴位:脊柱两侧夹脊穴。从大抒至膀胱一线,两侧俞穴;头部百会、四神聪、印堂、太阳、头维、风池等;督脉的大椎、命门、任脉的天突、膻中、胃脘、神阙、 气海、关元、中极;上肢的曲池、手三里、内关、外关、列缺、合彀;下肢的环跳、承扶、委中、承山、足三里,阳陵泉、三阳交、照海、申脉、公孙、足临泣、太冲等。
3 、主治:强直性脊柱炎、中风后遗症,全身疲软无力,功能性障碍,颈、腰椎骨质增生,颈、腰椎间盘突出,脑萎缩、甲状腺功能亢进,功能紊乱,气血失调及妇科病。
4 、点穴方法:用拇指、食指、中指、掌根、肘尖点压、点揉、弹拨、推、拿、搓、摇、抖、扳等。
5 、操作方法;患者俯卧,全身放松,医者立于患者头前,气沉丹田,神不外驰,暗运内气于双掌,左手固定患者头部,右手拇指一指禅法点揉百会30秒。(从略)
病例介绍:
二、颈椎病、肩周炎
1 、取穴:头、颈、上肢、背部,肩骮关节周围。
2 、穴位:百会、四神聪、印堂、太阳、攒竹、头维、风府、风池,颈椎两侧筋腱,胸七椎以上夹脊穴及两旁俞穴、天宗、肩中俞、肩外俞,肩 、肩贞、肩髎,极泉、曲池、手三里、内、外关,列缺、合榖等。
3 、主治:各型颈椎病,颈椎间盘突出,肩周炎、颈、背、肩疼痛、落枕、头痛、眩晕。
4 、点穴方法:用拇、食、中三指,掌根、点、压、揉、按、拿、摇、抖、扳等手法。
5 、操作方法:患者坐卧均可,全身放松。医者面向患者,气沉丹田,神不外驰,暗运内气于双掌。头、颈、上肢、背部治疗手法同上。背部至胸七椎。加点肩部穴位,上肢可加抖、摇手法以滑利关节。上述手法做完后增加颈椎整脊正骨较正手法。(从略)
病例介绍:
三、腰腿痛
1 、取穴:腰、腿部位常用穴。
2 、穴位:腰1-5椎两旁夹脊穴及俞穴。八髎、环跳、承扶、殷门、委中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阴陵泉、承山、昆仑、申脉、照海、公孙、涌泉、冲门、血海、膝眼、悬锺、解溪、太冲、足临泣。
3 、主治:腰腿痛、腰椎间盘突出,骨质增生,椎管狭窄,扭伤,风湿,劳损,坐骨神经痛。
4 、点穴方法方法:用拇、食、中指、风眼锤(食指扣拳)、点、压、揉、按、弹拨、推、拿、扳。
5 、操作方法:患者先俯卧后仰卧,全身放松;医者立于患侧,气沉丹田,神不外驰,暗运内气于双掌。(从略)
病例介绍:
四、注意事项
1 、点穴治疗,穴位要准,由轻到重,以有酸、胀、麻感且患者能承受为准。
2 、整脊正骨手法应视患者病情而定,对慢性病、病程较长或脊髓型患者,应治疗一段时间,待其症状缓解后,方可使用。
3 、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或手法正骨后,要******卧床休息,以降低椎间盘的压力,减轻炎性水肿和粘连,从而促进纤维组织的形成。
五、疗效标准
1 、******:功能活动恢复正常,疼痛******消失。
2 、好转:功能活动有所恢复,疼痛大幅度减轻。
3 、无效:疼痛未减轻,功能活动无好转。
六、治疗结果:
七、体会
笔者根据中医经络学说:十四经络,奇经八脉,内联脏腑,外连枝节,贯通上下,沟通内外的理论,结合前辈传下的经验,进行临床实践,对点穴推拿疗法有如下几点认识:
1 、点穴推拿疗法: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深入应用。人体脊髓借 31 对脊神经按体节排列与身体各部相连,点穴推拿治病的点、压、揉、拨等直接作用于脊椎两侧夹脊穴,刺激脊神经,使经络气滞得以改善,起到了通调脏腑,表里的作用,故通则不痛。
2 、点穴推拿疗法:直接作用在经络的俞穴上施术,对推动经络的气血运行,活血化瘀、解疼止痛,效果十分明显。
3 、点穴推拿疗法:无需针具,不限场所,简便易行,随处可做,为国家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,是地道的无药疗法,值得提倡和进一步研究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