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摘要】以点穴推拿为主要手段,配合牵引,拔罐、中药袋热敷,电疗等合称为综合治疗,近年来笔者将其应用于临床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尤其颈、腰部增生疗效更佳。
【关键词】颈、腰椎骨质增生、点穴推拿、整脊正骨、牵引、拔罐、中药袋热敷,电疗。
骨质增生是使众多医务工作者感到头痛的顽疾,好发于脊椎椎骨边沿,尤以颈,腰椎为甚,跟骨及其它骨关节次之。点穴推拿,又称指针疗法。点穴推拿的点、压、揉、拨等直接作用于脊椎两侧夹脊穴 ( 脊神经的位置 ) ,刺激脊神经,使经络气滞得以改善,起到了通调脏腑,表里的作用。牵引可使节间韧带松驰,椎间隙增宽,松解因增生带来的压迫症状;拨罐可使肌肉深层瘀滞的 气血流动,变死血为活血;中药袋热敷可消瘀散结,散寒除湿;电疗可消炎镇痛,改善血液循环;五者合用,集五种疗法之功效为一体,比单一疗法疗效增加数倍, 明显地起到了活血通络,软坚散结,消炎止痛的作用。
一、临床资料
治疗298例,其中颈椎增生114例,腰椎增生120例,跟骨、膝关节增生64例;男性颈椎48例,腰椎78例,跟、膝34例;女性颈椎66例,腰椎42例,跟、膝30例。年龄***小32岁,******77岁,病程***短3个月,***长20年。
二、病因病理
骨质增生多发于中年以 上,一般认为,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;长期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下工作,坐、站或行走,由于肌肉的牵引或撕脱,出血、血肿机化,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 质增生;骨刺对软组织産生机械性的刺激或外伤后软组织损伤,出血、肿胀而致。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"骨痹"范畴,认为本病发生多由于气血不足,肝肾亏虚,风 寒湿邪浸入骨络或跌扑闪挫,伤损骨络,以致气血瘀滞,运行失畅,不通则痛。
三、治疗方法
1 、颈、腰椎增生可先牵引30分钟,跟、膝增生可直接点穴推拿。
2 、颈腰部牵引后,用点穴推拿的点、压、揉、拨等手法,以患者的颈背或腰部夹脊及两旁俞穴为******;俞穴点揉每穴30秒,一遍及成,腰背夹脊穴应按点、压、弹 拨、推揉顺序进行;即以泄法从下至上点压,每穴约60秒,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;弹拨应由上而下,每穴约30秒,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;推揉也由上而下,站在 左侧揉右侧;颈椎两侧应以按揉为主,对棘突两侧筋腱施以弹拨,以患者感到酸胀发热为准,再搓揉大椎,拿肩井、点按天宗及上肢的曲池、手三里、列缺、合榖; 下肢的环跳、承扶、委中、承山、足三里,阳陵泉、申脉、照海、公孙、足临泣等相关穴位。
3 、群体罐法,以患椎为中心,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主穴,起罐后涂擦专用药酒。
4 、用专门的中药袋紧贴患椎,上置加热袋压紧,温度适中。
5 、在药袋热敷的同时加电疗,将电极板置于相关俞穴上,每次敷疗约30-40分钟。
四、注意事项
1 、点穴推拿必须做到:持久、柔和、均匀、有力、深透。取穴******,由轻到重。
2 、拨罐时间不宜过长,力度不宜过重,以10分钟左右,皮肤紫红为佳。
3 、牵引力度适中,不可过轻过重,过轻效果不好,过重伤筋。
4 、药袋热量随时调控,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、影响治疗。
5 、电疗前应关闭所有开关,电极在相关穴位上放好并压实(必须贴紧皮肤,并保持湿润),然后,先开电源开关,后开电极调节旋钮,根据患者适应程度,调到适合位置。
五、疗效标准
1 、******:功能活动恢复正常,疼痛******消失。
2 、好转:功能活动有所恢复,疼痛大幅度减轻。
3 、无效:疼痛未减轻,功能活动无好转。
六、治疗结果:
七、典型病例:
八、讨论与体会
中西药物对骨质增生的治疗,都停留在治标不治本。近年来笔者将点穴推拿、牵引、拨罐、中药袋热敷,电疗结合运用于临床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据笔者观察,凡是在本中心按疗程( 一天一次,十次为一疗程)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,一般30岁左右1—2疗程可******,40岁左右2—3疗程可******,50岁左右3—4疗程可******,60岁左右3—5疗程可******,70岁左右******的可能性不大,但都会明显好转。
笔者认为,诸法齐施,延长了患者每次的治疗时间(两小时以上) ,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。由于不同的治疗方式交替对患者的经穴和病灶进行刺激,明显地推动了经络的气血运行,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气血冲病灶,利用人体的特殊功能,使增生部位的多余物质被吸收,使骨质增生软化,直至消失,使患者气血通畅,生理机能恢复,达到通则不痛。